七月十四不见不散国语剧情介绍:
1.政治
明太祖朱元璋
明太祖朱元璋像
(1328~1398年)明朝开国皇帝。字国瑞,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)人,出身佃农。17岁时,濠州荒旱,在皇觉寺出家为僧。后赴外地化缘乞食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于濠州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,以“度量豁达,有智略”,才能出众,被郭子兴视为心腹,并嫁以养女马氏。郭子兴死后,他便成为这支农民军首领,控制了元军势力薄弱的皖南、浙东一部分地区。他重视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任用,吸收了李善长、冯国用、刘伯温、宋濂、叶琛、章溢等人参政,采纳老儒朱升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建议,设都水营田司,实行屯田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,朱元璋被义军首领韩林儿封为吴国公。此后,西灭以武昌为据点的陈友谅,东败以平江为据点的张士诚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,于瓜洲谋杀韩林儿。二十七年(1367年),占有东南半壁后,即派大将徐达北上伐元。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在应天(今南京)称帝,国号大明,建元洪武,史称明太祖。同年,北伐军攻占元大都(今北京),结束了元朝的统治。又用近20年的时间,实现了全国的最后统一。他沿长城一线遍立卫所,发军把守,修城屯田,并分封诸子为王,以亲王守边,专决军务。下令农民归耕,奖励垦荒;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;兴修水利;徙富民,抑豪强;下令解放奴隶;减免赋役;严惩贪污;在全国丈量土地,清查户口等。经过努力,明初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。他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,极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。在地方,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,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,掌管财政和民政;设提刑按察使司及按察使,掌管司法和监狱;设都指挥使司及都指挥使,掌军政。三司互不统属,直接听命于朝廷。在中央,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借“胡惟庸案”,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,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提高六部的职权和地位,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。改元代御史台为都察院,另设大理寺,加之刑部,合称“三法司”,使司法部门互相牵制。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特设“锦衣卫”,刺探臣僚私下言行;改革军事机构,控制军权。通过荐举、学校和科举等途径选用官吏,注重培养驯服忠顺的官僚。在朱元璋统治时期,极大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。
高清在线
高清在线
高清在线
高清在线
高清在线
高清在线